#影評《夜鶯的哭聲》The Nightingale | ★★★
暴力談何容易?
.
《夜鶯的哭聲》讓我再度懷疑影展外媒承受驚悚電影的能力,是否只有國小等級?這部號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時讓觀眾嚇哭,讓影評不敢直視,讓外媒毫不思索給與「限制級」等級評價的驚悚電影,廣告詞大大寫著「你敢看到最後嗎?」《夜鶯的哭聲》真的有如這些人所說得這麼可怕?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我需要找個心理諮商師,好好檢查我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
.
故事設定在18、19世紀之際,英國將罪犯送往澳洲大陸進行開拓,白人侵佔原住民土地而時常引發衝突的年代。一位愛爾蘭的女性移民-克萊兒,因為丈夫小孩被軍人惡霸所殺,帶著一把槍追殺殺夫仇人,並在山區叢林裡展開她的復仇之旅。
.
電影的步調十分平緩,也充滿著珍妮佛肯特,這位澳洲女導演以強悍女性的視角觀點切入「復仇」主題,卻有別於過去以男性復仇為主的故事,陰柔之中帶點殘酷又不堪的現實,配合著窄銀幕的畫面比例,讓人觀眾體驗了臨場感、壓迫感十足的電影。
.
她嘗試挑戰結合「女性」與「暴力」兩種元素,不得不說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也創造了相當特別而且有趣的影像空間。電影開頭的「性暴力」十分驚人,完整呈現了男性就體制內和體制外對女性的壓迫,帶出了後續劇情像是壓力鍋蓄積能量最終爆發的過程。
.
飾演女主角克萊兒的艾琳佛朗西斯,證明了她能夠將一位從原本依靠男人,轉變為對男性報復、初嚐復仇滋味的女子詮釋得十分有層次,一步步邁向怒火攻心卻又被噩夢纏身、陰影揮之不去的哀傷情緒,相信觀眾們能夠深刻體驗她的錐心之痛。
.
縱使她在片中當中犯傻、粗線條而搞砸計畫的行為,令人大翻白眼,但這也反面說明了復仇、暴力談何容易?當手中握有象徵權力的刀槍,我們真的能夠像過去好萊塢復仇電影般得驚心動魄、可歌可泣嗎?我想現實並非如我們想像,《夜鶯的哭聲》給我的震撼就在於它的真實感。
.
而過去以暖男形象,出現在眾多劇情片的山姆克萊弗林,也在本片有相當精彩而且令人坐立不安的演出:「暖男」變「渣男」,似乎也是本片的一大話題。不論是片頭開場無心帶兵,一心求升官,和壓迫女主角的施暴者角色,都讓人恨得牙癢癢。我想,一個反派做到這樣的地步,也是一種成功的表現吧!
.
有趣的是,「刀」和「槍」在片中以小刀和燧發槍這種殺傷力有限的武器型式登場,沒有大場面的打鬥,反而在大量對白、對峙、甚至是歌聲中發生暴力事件,清楚讓觀眾感受到角色情緒和劇情氣氛,呈現了相當有儀式性影像設計。換言之,若是抱著看緊張刺激的野外追殺場面,那麼《夜鶯的哭聲》恐怕無法滿足你的娛樂需求。因為它所追求、呈現的復仇故事,可能就發生在你我的生活周遭。
.
整體而言,《夜鶯的哭聲》讓我看到了有別與過去復仇類型電影的「暴力」描述,也看到了一位女導演對女性角色的形塑上,呈現多元樣貌的觀點。「性」、「暴力」加上穿插其中的澳洲開拓史,原住民和白人移民的衝突,也不經意地在劇情中被提及,試圖透過種族迫害,帶出女性受到不平等對待的無奈。
.
但長達2小時又16分鐘的片長,似乎讓人些許吃不消,節奏上也有別於好萊塢電影而呈現一種平緩的均一感。有將近九成的劇情取景於澳洲深山,畫面上也呈現了許多澳洲的自然森林美景,對比到殘酷無情的殺人行為,畫面上是多麼地諷刺、淒美。
.
至於那個「你敢看到最後嗎?」的問句,我可以很肯定回答,當然敢啊!因為都撐過了2小時,那麼還差那16分鐘嗎?
.
但在影展首映中途離場的人們,或許真的不是因為受不了當中的道德爭議片段,也不是不敢看到結局。換個方式問:「你想看到最後嗎?」或許比較恰當。
.
.
.
台灣上映日期:2019-09-12
.
.
.
同步發佈【幕迷影評】: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7308
同步發佈【方格子】:
https://vocus.cc/@XXY2018/5d828931fd8978000188fa3d
.
.
.
#夜鶯的哭聲
#thenightingale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怒火攻心 女主角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會後感想
當我們討論本屆金馬獎的同時,或許你應該先反問自己「電影」到底帶給你什麼?
.
當上星期六11/17晚間的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一夜激情,幾家歡樂幾家愁,當然就更不用說統獨風波的新聞了。經過了幾天,【台北金馬影展】依舊舉行,電影院的院線電影依舊火熱,看電影的人潮依舊沒有減少,那我們到底在爭什麼?在乎什麼?
在乎一個得獎者在頒獎台上講話不得體?還是爭論誰在頒獎台上講話內容最好?誰先開那爭議話題的第一槍?
其實在我們爭論這些事情的同時,我們有沒有意識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電影依舊透過電影院的放映機器持續運轉著,持續將電影投射在大銀幕上呈現給觀眾。
電影確實是一種藝術形式,我甚至也常常說它就是一場魔術表演:觀眾享受被受騙的過程,也希望在這段過程中獲得什麼。但每個人看電影的理由千千百種,不同的電影上映自然有不同的觀眾想要去一探究竟。這就是電影神奇的地方,因為它沒有一道高牆阻礙著我們,更沒有什麼門檻才能夠入門,它就靜靜在大銀幕上,任由觀眾席上的觀眾們如何看待。
所以,電影本身就是自由,限制它的反而是人。當我們限制哪些電影能播放,哪些電影不能播,這是電影本身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我想,這才是這次我在金馬獎,身為一個金馬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學習到的最大收穫。因為電影海納百川,吸引各種不同身分的人齊聚一堂,映後各自發表意見而討論出一個共識:這就是為什麼金馬獎可以被譽為華語電影最高殿堂的真正原因。因為它體現了電影就是一種自由的藝術創作,在大眾面前一律平等的精神。
不管主席是否為李安導演,不管評審團主席是否為鞏俐主席,也不管金馬執委會執行長是否為聞天祥老師:任何一部電影,不管如何被討論,在哪種場合上被評論,在人人平等、自由開放,且互相尊重、包容、妥協的狀態下,每個人都可以捍衛自己的權利,也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聽見彼此的意見,更不用擔心拍了什麼電影會遭受威脅,也不用擔心說了什麼立場的話而被冠上污名:各種創作都有可能會被鼓勵,讓辛苦努力的電影工作者能夠有機會上台享受到榮譽的時刻。這就是金馬獎為何當今被華語電影圈重視,被公認是具有指標性,有其權威的地位。
我們不彷將焦點轉移到金馬獎頒獎典禮的精神,以及這屆的得獎人身上。而傅榆也只是其中最佳紀錄片獎的得獎人,張藝謀也只是其中最佳導演獎的得獎人,總共23個獎項被頒出,大家又何必因為一棵樹而忘了整片森林呢?我們能做的,就是欣賞這整片森林的美好,並保障每棵樹在這片森林中的地位,這不正是這片森林所帶給我們的價值嗎?
這次金馬期間,我因為外公過世而回鄉下奔喪。遇到我的親人也正巧因為這樣的關係,見到我劈頭就問那個統獨的事情到底是怎麼發生的?那個胡波是怎樣?為什麼祂會自殺?不是得獎的都中國嗎?但按照常理,一個頒獎典禮結束至少會問我影后影帝是誰?有哪些電影好看嗎?怎麼把問題的風向都帶到這些關鍵字身上了呢?
這些話題似乎也可以從新聞媒體上有跡可循,因為幾乎焦點都集中在獲得最佳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導演傅榆在台上說出:「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而引發所謂台獨言論爭議。或是張藝謀在台上頒發最佳新導演獎前說的「中國電影」爭議、以及去年因為《老獸》而獲影帝殊榮的涂們,在頒發最佳女主角時說道的「中國台灣金馬」、「兩岸一家親」的爭議言論。
當我那些原本沒在看電影的家人,一年可能進不到戲院兩次的人問我金馬獎時,我一方面慶幸他們終於能夠跟我搭上一點話題,也一方面難過原來本該將金馬電影精神推廣至大眾的新聞媒體,讓這些原本不關心電影的人似乎更不想關心金馬了。
就我一個在現場觀禮的人而言,這樣一來一往的爭鋒相對其實就是一個簡單的發聲平台,每個人在現場都可以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感想。在節目的流程上,本來就有讓得獎人發表感想、發表內心聲音的機會,我認為這在一個自由的頒獎典禮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當媒體們爭論是張藝謀、是傅榆、是涂們、還是誰先挑起爭端的同時,我們是不是又陷入一種找尋戰犯,將之送上審判台批判、公審的迷思?這樣的不理性行為,怒火攻心的本能反應,就像是幼稚園小朋友互相指責誰先打誰而又互不相讓的不成熟呢?想想,這不也是另外一種傷害呢?
整個典禮其實還有包括王力宏向幕後電影工作者致敬的開場、李安亂入金馬55主持人宣傳影片的搞笑影片、陳政文帶領《角頭2:王者再起》的演員重現電影角頭火拼對峙的主題曲演唱、李英宏演唱《誰先愛上他的》主題曲《峇里島》、雷光夏演唱《范保德》主題曲《深無情》、大正演唱《小美》主題曲《迴光》、陳奕迅演唱《後來的我們》主題曲《我們》、追憶已逝電影人等精彩片段。
當然就更不用提到因為《幸福城市》奪下最佳女配角的丁寧、因《翠絲》奪下最佳男配角的袁富華、因為《誰先愛上他的》奪下影后的謝盈萱、以及因為《我不是藥神》奪下影帝的徐崢。
也不得不提到,每每提到《大象席地而坐》時,每每在大螢幕上秀出胡波燦爛笑容的感動時刻。如今影中人已逝,與胡波母親嬌小的身軀兩相對比,現場觀眾們流下感動的眼淚,紛紛為胡波給予掌聲。這不正是金馬能夠給予電影人正面的肯定,足以證明電影藝術的價值足以跨越生死而永存留世的偉大嗎?
整個頒獎典禮看下來,頒獎典禮還是需要回歸電影本質,而非一再挖掘八卦、炒短線地製造話題。因為社會大眾需要關注的,是這些更值得注意的事情。
這匹奔騰中的金馬,讓我想起史蒂芬史匹柏在2011年執導的《戰馬》(War Horse),描述了一匹原本在英國鄉村長大卻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而被徵召上戰場的馬兒。電影的中段高潮,戰馬在兩軍交戰的前線,在砲火之中奔跑,最後卻因為被重重鐵絲網纏住而困在三不管地帶。兩方原本敵對的軍隊,因為要救出這位被鐵絲網困住的馬兒,紛紛放下武器而互相提供工具讓這匹馬兒脫困。馬兒被救出後,兩方軍人各自又退回到自己的戰壕中,等待下次交戰衝鋒。
金馬獎不就正如這匹戰馬,讓原本競爭激烈的兩方暫時放下一切,展現偉大的關懷;我也期待有那麼一天,分屬不同陣營,但在沒有敵對戰火的情況下,用心呵護、珍惜這匹難得的馬兒。
.
你對這次的金馬獎有什麼看法呢?
或是你對於身邊關注金馬獎的人們,觀察到什麼樣有趣的現象呢?
都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與我討論唷!
.
照片為2011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電影《戰馬》(War Horse)劇照,以及本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得主謝盈萱,得獎後於後台接受媒體攝影照片
#第55屆金馬獎
#金馬獎
#頒獎典禮
#統獨風波
.
.
.
**************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怒火攻心 女主角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 Le dernier vol
在網路上無意間發現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法國片【北非謎情:飛越撒哈拉】(Le dernier vol, 2009).故事發生在1933年,一位英國飛行員Bill Lancaster在飛越撒哈拉時失蹤,他的未婚妻Marie Vallières de Beaumont前來搜救,然而當地法國駐兵不願協助,歷盡波折後,Marie與法國中尉Antoine Chauvet產生情感關係.基本上這是一部愛情片,但片中撒哈拉場景與遊牧民族Touareg 及法國殖民者之間的衝突更牽動我的心!
片子裡的愛情故事讓我蠻不耐煩的,我個人還算蠻討厭女主角那種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甚至罔顧他人性命的作為!但撒哈拉真的好美!光看電影,很難想像沙漠的殘酷與瑰麗如何並存!我很喜歡這部片裡的Touareg 裝扮,好道地,好真實!在網上查了資料,才知片中那些Touareg確確實實是Touareg,剛好從馬利來到拍片現場,導演便邀請他們入境,這真是天意在造福觀眾啊!
片中最讓我揪心的,真的是Touareg部落之間的糾葛,以及法國殖民者不肯放棄在撒哈拉利益而起的各種血腥衝突.片尾字幕描述當時Marie並沒有找到Bill Lancaster的失事飛機,卻是三十年後,法國在撒哈拉進行核武試爆時,無意間發現Lancaster的飛機殘骸、筆記本與如木乃伊般乾枯的軀體.當我看到這兒,真的是怒火攻心!憤怒的不是命運不讓Marie尋著Lancaster,而是法國竟然在撒哈拉進行核武試爆!
導演 Karim Dridi與這部片根據的小說作者 Sylvain Estibal對沙漠全有著深刻熱情,無怪乎這部片確實呈現沙漠的美與力量!雖然這是一部愛情片,但愛情完全不是這部片吸引我的地方.
我考慮買這部片的DVD回去沙漠放給大家看,大家一定會很嗨!那時在沙漠我就覺得好玩:他們時常要我放我拍的沙漠影音給他們看,可他們每天活在沙漠,啊是有啥好看啦?而且明明已經看過好幾次,每次看,依然每次嗨!後來我想,那可能就跟我們看到自己住家、故鄉或熟悉場景上了電視,心情難免興奮,這是一樣的道理吧?!
怒火攻心 女主角 在 郡主竟然藏著情敵,公子怒火攻心吃醋不已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郡主竟然藏著情敵,公子怒火攻心吃醋不已. ... 女,前女友氣出雙重人格! 1 day ago · 767 tontonan. 1:29:14 ... 男主角百毒不侵,竟然是因為穿 ... <看更多>